【礤陶講古】三分天下之幕後推手【東吳篇】

2010011210:00
懇請大家按推推唷~

【礤陶講古】

既然是講古~
日記~肯定是長篇的..
喜者,請盡情享用~
不喜者,也請給礤陶鼓勵唷~
礤陶重視的是日記的"質"~
講古的精神是嚴謹的~
故需參考很多的書籍並整合自己的想法..
斟酌用字..
每篇講古日記均是嘔心瀝血之作..
故無法"量產"..
原本計畫能一週一篇~
結果現在快變成月刊嚕~
抱歉囉~各位三國迷~

希望大家會喜歡~

三國演義及三國志的原文以藍色表示~
(在原文中~礤陶的想法括弧後用黑色斜字表示)
重點提示以紅色表示~




孫權從孫策手上接管東吳時,
孫策留下了一句話:
"內事不決,可問張昭,外事不決,可問周瑜"
先談周瑜...

周瑜是誰?
問這個問題會被扁的..
他是孫策的義兄弟(昆仲),
字公瑾,
與孫策同年次,小孫策兩個月,
是個大帥哥,
陳壽三國志中以五個字記載:
"長壯有姿貌",
而三國演義中使用了八個字:
"資質風流,儀容秀麗"..
周瑜除了長於軍事外,
也是個音樂人,

所謂
"曲有誤,周郎顧"..

其實孫策也是個大帥哥,
而且具有領導者魅力,演義中並無記述,
但三國志中寫的蠻詳細的:
"策為人,美姿顏,好笑語,性擴達听受,善於用人。
是以士民見者,莫不盡心,樂為致死。"

孫武對於"道"的概念為:
"令民與上同意,故可與之死,可與之生,而不畏危"...


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記載:
"孫堅字文台,吳郡富春人,蓋孫武之后也"...
孫策真不愧為孫武之後...

有天,
我家女王問我三國人物中有哪些帥哥?
哈...還蠻多的呢...哪天再用專篇來分享..

離題了..回來...

東吳人才濟濟,
周瑜算是東吳早期的
擎天柱,
在孫策過世後竭力輔佐孫權,

忠於孫氏政權
,
但是為孫權規劃鼎足之勢者並不是周瑜,
(周瑜太專注於眼前國家利益,戰略眼光尚不夠長遠)

那到底是誰呢?

這個人是周瑜介紹給孫權認識的....
他...
就是
魯肅~
以演義內容來說明~

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
(註:小霸王乃指孫策~碧眼兒就是孫權)

且說當時孫權承孫策遺命,掌江東之事。經理未定,人報周瑜自巴丘提兵回吳。

權曰:「公瑾已回,吾無憂矣。」原來周瑜守禦巴丘,聞知孫策中箭被傷,因此回來問候;將至吳郡,聞策已亡,故星夜來奔喪。當下周瑜哭拜於孫策靈柩之前。吳太夫人出,以遺囑之語告瑜。瑜拜伏於地曰:「敢不效犬馬之力,繼之以死!」

少頃,孫權入。周瑜拜見畢,權曰:「願公無忘先兄遺命。」瑜頓首曰:「願以肝腦塗地,報知己之恩。」權曰:「今承父兄之業,將何策以守之?」瑜曰:「自古『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』。(亙古名言,人才,是最重要的因素)為今之計,須求高明遠見之人為輔,然後江東可定也。」

權曰:「先兄遺言,內事託子布,外事全賴公瑾。」瑜曰:「子布賢達之士,足當大任。瑜不才,恐負倚託之重,願薦一人以輔將軍。」(這句話,周瑜..謙虛了~子布是誰呢?就是張昭~張昭在赤壁之戰前被周瑜批評的體無完膚..談到赤壁時再說吧~)

權問何人?瑜曰:「姓魯,名肅,字子敬。臨淮東川人也。此人胸懷韜略,腹隱機謀(周瑜對於魯肅的這個評價是中肯的)早年喪父,事母至孝。其家極富,嘗散財以濟貧乏。瑜為居巢長之時,將數百人過臨淮,因乏糧,聞魯肅家有兩囷米,各三千斛,因往求助。肅即指一囷相贈。其慷慨如此(真是有錢又慷慨)平生好擊劍騎射,寓居曲阿。祖母亡,還葬東城。其友劉子揚欲約彼往巢湖投鄭寶,肅尚躊躇未往。今主公可速召之。」

權大喜,即命周瑜往聘。瑜奉命親往,見肅敘禮畢,具道孫權相慕之意。肅曰:「近劉子揚約某往巢湖,某將就之。」瑜曰:『昔馬援對光武云:「當今之世,非但君擇臣,臣亦擇君(但是在整個三國中,還是產生很多悲情人物..比方說~田豐~沮授~陳宮~荀攸以及曹魏篇中談到的荀彧..)今吾孫將軍親賢禮士,納奇錄異,世所罕有。足下不須他計,只同我往投東吳為是。』肅從其言,遂同周瑜來見孫權(除了魯肅跟周瑜交情好之外~孫權本身禮賢下士的魅力也是足夠的,不然怎麼會這樣一句話就跑去孫權那囉~現代人找工作總也會考慮一下吧~)權甚敬之,與之談論,終日不倦。

一日,眾官皆散,權留魯肅共飲,至晚同榻抵足而臥(試想~君臣間的關係可以如此的近距離,在魯肅而言應該是無上的光榮)夜半,權謂肅曰:「方今漢室傾危,四方紛擾;孤承父兄餘業,思為桓文之事,君將何以教我?」肅曰:「昔漢高祖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,以項羽為害也。今之曹操可比項羽,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?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,曹操不可卒除。為將軍計,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。今乘北方多務,剿除黃祖,進伐劉表,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。然後建號帝王,以圖天下,此高祖之業也。

上頭紅字的部分~
就是魯肅為東吳集團規劃的極重要戰略藍圖~
因為是魯肅在"榻"上向孫權提出的建議..
歷史上稱之為榻上策~
~提出的時間為建安五年~
~西曆是公元200年~

重點在於"鼎足江東"
當然終極目標是要能"建號帝王"

~先從"北方多務"談起~
當時曹操與袁紹兩大集團正準備決戰..
而從軍事實力的角度來看..
曹操未必能戰勝袁紹..
而魯肅卻能判斷出東吳的主要敵人是曹操..
(曹操不可卒除)
這是非常深遠的眼光~

所以魯肅建議孫權趁曹操無暇南下時..
"剿除黃祖,進伐劉表,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。"

畢竟..
東吳所處的揚州是長江的下游..
所以必須先佔領上游的荊州,掌握長江這條天塹..
(這說明了魯肅的看法是要奪取荊州的..)
(當然~在赤壁之戰後..世局產生了變化~)
(與將荊州"借予"劉備的想法並不衝突..)
(在本文後段再來敘說)

魯肅的分析是務實的~
也是當時東吳可以採取的最佳戰略~
當然~
這也需要受到明主的認同~

大家可有注意到..
榻上策裡~
有一號人物沒有被提到~
那就是劉備~
當時的劉備在哪呢?
流離失所中~
被曹操打敗後~
兄弟三人失散~
劉備前去投靠袁紹~
關羽降漢不降曹~
張飛跑到芒碭(ㄉㄤˋ)山~
進而發生關羽封金掛印..過五關斬六將等故事~

所以魯肅並沒有將劉備列入考量~

故~榻上策也被稱為二分天下之計~

但是在官渡之戰後~
曹操基本上已統一北方~
揮軍南下~
也把劉備給趕到了劉表那~
接著劉表過世~
劉琮獻荊州~
劉備又逃到了江夏~

曹操送了封戰帖給孫權~
要與孫權"會獵於江夏"~
明白說的就是要作了劉備~
沒講明的就是要奪江東~

魯肅的想法上做了修正~
極力主張並堅持維持與劉備之間的同盟關係~
因為他知道與劉備聯合才足以抵抗曹操~
是故~
在赤壁之戰之後~
借荊州給劉備也是這樣的一個概念~

魯肅終其一生都堅持與劉備的同盟~
因為他堅信這對東吳而言是最大的國家利益~

此外~
礤陶在這要為魯肅叫屈~
因為羅貫中似乎不重視魯肅~
在三國演義中把魯肅形容的很呆~
而且在周瑜死前~
周瑜建議孫權接替人選時~
羅貫中寫的周瑜對於魯肅的評價是
"魯肅忠烈,臨事不茍"
這跟剛介紹給孫權認識時的評價實在差很多~

而三國志怎麼記述的呢?
周瑜魯肅呂蒙傳
裡頭寫到周瑜所說的是..
"魯肅智略足任,乞以代瑜。"


我不懂~
為何羅貫中要改成那樣?

另外~
再寫一個羅貫中不重視魯肅的方面~
敘說魯肅過世只有一句話~
在第六十九回~
還是在曹操去找管輅(ㄌㄨˋ)算命時~
管輅卜出東吳主亡一大將~
才紀錄了這麼一句話十個字~
"東吳陸口守將魯肅身故"

儘管羅貫中不重視魯肅~
但礤陶仍視他為一號人物~
因為他是礤陶心目中~
東吳三分天下的首要推手~



竭誠歡迎各位來加入閒談三國群組~